書庫

半善與善的不同

09月09日,2015

 
 
善的準則與定義有什麼不同呢?
 
  相信每人一定都會有一番見解,那聖人的看法與平民的看法又有何差別?以下將講個故事讓大家了解! 在孔子的學生裡,有位得意門生,名為子貢,善於經商之道,從商致富,故事便發生在孔子與學生們在魯國定居之時,話說當年魯國領土不大,平民們受戰爭紛亂其擾,婦人也不多,甚為貧困,每戶人家為了糊口會把小孩賣到鄰國當庸或小妾,紛紛別離實為痛苦,但也無法度;鑑於此狀,當時魯國便頒布一條法令:「若有人肯出錢去贖回,被賣到鄰國作庸妾的小孩,政府都依例付給一筆賞金,作為獎勵。」 孔子的學生子貢得知,便去贖人卻不願接受獎金,孔子知道了便責備子貢:「把小孩領回是好事,但為什麼不領獎金,這樣此舉是半善,領小孩是善事,但不領獎金這樣會使很多人效法,你身為公眾之人,容易使法令失效,現在魯國富人少,大都是窮人,你這樣創下了惡例,則大家認為贖人接受償金是丟臉的事,則以後還有誰會用錢去贖小孩呢?」結果過沒多久,這條法令便失效了,從這件事看來,孔子是看大局,子貢則是小局,為了自己高興,為了博得虛榮,這則是半善啊。
 
  
還有一例:
 
  孔子也有位得意門生,名為子路,曾路過河邊,救起溺水之人,主人感恩子路的大德便送了一頭水牛道謝,子路收了起來。孔子聽到了,大大讚賞子路:「此舉將會有很多人效仿常常去河邊救溺水的孩童,魯國溺水小孩多不勝枚舉,此次子路的行為,將會大大改善風氣,奮身去救溺水的孩童啊。」因為一個肯救,一個肯謝,則會釀成好風氣,這是善事!
 
 
  以上二例,以一般人的觀念,子貢不領償金是廉潔的好事,子路接受贈牛,是一大敗筆,但孔子聖人的看法卻與眾不同;若看至公司上,按照公司的條例,自己的朋友改變,公司會給予回饋以茲肯定,但許多的人拿到之後,便還給朋友,深怕賺了自己朋友的錢,這樣是不好的!就以這個故事來反思,這樣自己的朋友們還會再來嗎?他們必定會因為不好意思或覺得麻煩你而不會再來了,公司回饋予你,應該興然接受,公司給你回饋是因為你是這裡共同研習學問的人,絕對不要覺得這樣是賺了朋友的錢而產生不好的觀念,故事告訴我們行事,不可只看行為,必須看他對事情的利弊;不可只看現在,要看事情的結果;不可只論個人的得失,需看對大眾的影響,很多事情可想看看存在的意義有何不同,若現行似善,而其結果足以害人,則似善而實非善。若現行雖然不善,而其結果有益於大眾,則雖非善而實是善,值得檢討與省思啊。
TOP
TOP
電話聯絡 線上客服 八字排盤